2017-05-19来源:江苏省美术馆 阅读:0 |
开幕现场 历史上,南京这座并不靠海的六朝都城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联系独特且不可替代。现代南京仍然是活态的“海上丝路”城市的重要一环。5月13日,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联、中国美协、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馆主办的“丝绸之路——从写实到写意杨晓阳美术作品展”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幕。金陵城里,秦淮河畔的这样一场展览,带来的是海陆丝路文明的碰撞与回响,观众将聆听到古今丝路上那袅袅不绝的时代和音。
开幕式由江苏省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文联副主席高云主持;江苏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徐耀新,江苏省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国家画院院委赵绪成,江苏省国画院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周京新,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国家艺术科学院院长阿克玛尔•努尔金诺夫,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赞先后致辞;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致答谢词
江苏省美术馆馆长徐惠泉代表美术馆接受了杨晓阳向江苏省美术馆捐赠的作品《酒逢知己》
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原院长冯健亲;江苏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徐耀新;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江苏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刘旭东;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刘国辉;南京艺术学院院长、江苏省美协副主席刘伟冬为展览揭幕
嘉宾合影 当前,“一带一路”作为国家级顶层战略,与世界各国的互动正愈加深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在京召开,中国国家画院所启动的“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也进入到攻坚阶段。在些难得的契机下,杨晓阳将其坚守了30年的丝绸之路题材创作汇集为展览,全国巡展,其所表现出的艺术前瞻性和带动性是不言而喻的,体现着杨晓阳作为一位艺术家的学术追求和社会担当。 在长达30多年的写生创作中,杨晓阳几乎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和国家都走遍了,仅写生稿就以上万计。本次展览收录了杨晓阳以丝绸之路为题材的作品近400幅,分为生活写生、主题探索、丹青意蕴、水墨精神4部分,展现了他严肃认真的探索精神,坚实全面的绘画功力,以及写意水墨的突破与创新。此次展览还特别展出了杨晓阳一批反映其“从写实到写意”学术思考的课徒画稿,重在示范如何教育掌握从写实到写意的技法观念。
展览现场 对于生长于丝绸之路上的杨晓阳而言,对丝路的描绘是冥冥之中的召唤。1985年,27岁的他与几位友人,骑自行车从西安出发,历时四个半月,最终由哈密进入新疆鄯善、达坂城到达乌鲁木齐,并独自前往库车龟兹石窟以及高昌、交河古城等地考察,一路险象环生。青春岁月行走丝绸之路的记忆,与血脉里的文化记忆相应和,杨晓阳的艺术自此与丝路结下不解之缘。他多年的写生考察,始终不离丝绸之路的主线;他开阔的视野,更关注着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互鉴。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文艺创作要接地气,要关注生活和人民。近五十载的艺术创作,杨晓阳沿着这条路坚持不懈。在大西北,主张“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名家赵望云、石鲁、黄胄等,他们源自生活的创作,带着黄土地的气息,影响着“黄土画派”的刘文西以及更多的艺术创作者。他们的艺术实践不断证明,艺术的根在人民,艺术的源在生活。世居长安的杨晓阳也正是从这样的基点出发的。他的情感深处始终奔涌着黄河水。“艺术为人民服务”这样的集体主义观念,在今天的“80后”看来或许并不以为然,但是在杨晓阳以及他这一代人看来,却是一种信念。 杨晓阳说,走出象牙之塔,走向人民中间,与人民的生活和情感有着天然的亲近的方法,是他从传统教育和家传以及刘文西老师那儿学到的。刘文西的艺术观念就是为人民而创作,到生活当中去表现劳动人民的这一创作方式,杨晓阳并非在课堂上,而是背着背包、背着塑料布、背着脸盆和鞋子直接跟随老师到生活中去学的。他第一次真正深入到人民中去,第一次用一个月的时间画了300张速写,他目之所见刘文西老师所有的绘画状态,以及如何跟老百姓打交道,怎么跟他们成为朋友,怎样去观察他们的生活。从此,杨晓阳认为为人民而创作的观念以及如何创作的方式,他有了方向。那一年,他14岁,在延安冯庄。名师育高徒,在绘画这条路上他说自己没有走过弯路。
展览现场 在杨晓阳的观念中,为人民而创作,深入生活不光是对艺术的锤炼,更是对人格、人品、修养的锤炼。这么多年的采风写生体验,很多情节,现在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比如在陕北,在曾经画过的一条船上,他与黄河艄公生活了两个月,与他们同吃、同睡、同拉纤。大年初一,他在大雪封山的大巴山里过年,在人迹稀少的路上边逛边画速写,这些状态都是很原生态的,都他未曾接触过的。很多的历史故事,到了故事发生地,会别有一番新收获。 杨晓阳坚信,只有人深厚起来,作品才会有深厚的内涵。从早期《黄河的歌》《黄河艄公》《大河之源》到《丝路长安》《塔里木风情》再到后期的《农民工》《关中正午》《社火》,所有这些作品的背后,隐含着一位由青年至壮年的艺术家深深踏足在人民中间的脚步。“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杨晓阳艺术行走丝绸之路的30年,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双扎根”地有力诠释。 伴随着丝路的延伸,杨晓阳的艺术风格也从写生到重彩再回到水墨,从写实再到写意,均是大跨度的转变。正如理论家曹意强评价杨晓阳的的创作契合了“起承转合”的规律——从写生、深入生活“起”,“承”的是主题绘画创作,“转”的是重彩画,最后“合”的是天人合一的水墨画。风格的演变,既展现着他各个时期源自历史与现实的丰厚感悟、展开的艺术想象以及由此生发的艺术手法,也标示着他在艺术思考和学术建构方面思想的不断延伸与深化。尽管,杨晓阳的创作形式不断的深化和拓展,但他认为,无论是写实还是写意,同样可以作为一种文化深层的建设,不同的方式都可以为人民服务。 正如展览名称所示,“从写实到写意”,是杨晓阳创作历程的概括。大力提倡写意,而且是大写意,也是杨晓阳近些年艺术主张的主线。在丰厚的历史文化的滋养中,他体认到中国艺术的写意精神是中华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他所强调的不仅仅是文人写意,而是更为广大、更为自由的中国人特有的意象思维。因此,杨晓阳提出“大美术”“大美院”“大美为真的写意精神”,提出过“器道并重、一人一品”,提出“形、神、道、教、无”的五字箴言,提出“题材模糊化、主题多意化、章法多维化、造型意象化、用笔书写化”的创作主张。 杨晓阳将理论付诸于实践,不仅在绘画创作上成就斐然,在学术建设上也锐意改革——就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期间,将周秦汉唐的历史传统、延安革命文艺传统、丰富的民间艺术传统、当代“长安画派”“黄土画派”的传统列为美院的四大传统;就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之后,构建起八个专业院、五个中心、四级展览、十个创作基地的方阵,启动了“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画院东扩、创办《中国美术报》等三大工程,多次组织画家们重走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写生。富有执行力的他,视野始终是宏阔的,思路始终是开放的。他所展开的创作实践,对于美术创作、美术教育自成体系的理论思考,均放眼国际艺术的发展、扎根于中华文明的深处、立足于中国美术的现实。这是“多面手”杨晓阳几十年致力的方向,其终极目的是希望触及中国美术与世界美术最核心的问题。或许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说,杨晓阳“从写实到写意”的展览以及他不遗余力提倡的写意理论,对当今中国画克服阻碍前进的弊端,明确方向,应该是有益的。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是杨晓阳于2016年10月29日在中国美术馆首展后全国巡展的第7站,此前在北京、广州、兰州、济南、青州、成都展出,获得了观众和美术界的一致好评。今次展览由江苏省美协、江苏省国画院、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协办,江苏省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交流部、中华文化艺术扶植基金承办。江苏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徐耀新,江苏省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国家画院院委赵绪成,江苏省国画院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周京新,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国家艺术科学院院长阿克玛尔•努尔金诺夫,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赞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最后,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致答谢词;开幕式由江苏省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文联副主席高云主持。江苏省美术馆馆长徐惠泉代表美术馆接受了杨晓阳向江苏省美术馆捐赠的作品《酒逢知己》。出席开幕式的嘉宾还有: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原院长冯健亲,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江苏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刘旭东,南京艺术学院院长、江苏省美协副主席刘伟冬,江苏省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文联副主席高云,南京图书馆党委书记韩显红,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张承志,江苏省美协名誉主席、江苏省国画院原院长宋玉麟,中国书协顾问、原副主席言恭达,中国工笔画学会顾问、原副会长喻继高,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会长高以俭,江苏省美术馆研究员、学术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原副主任马鸿增,江苏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张红军,江苏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官天涛,江苏省文化厅艺术处调研员、省美协副主席陈新建,江苏省文化厅艺术处副处长李慧,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胡宁娜,江苏省国画院书记、常务副院长刘云,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喻慧,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杨耀宁,江苏省国画院原副院长、傅抱石纪念馆馆长薛亮,江苏省美术馆书记、副馆长李明珍,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廖鹏、张兴来、金田;来自国际、国内及北京的嘉宾有:纽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席李依凌,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纪连彬,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刘国辉,浙江画院院长、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孙永,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任道斌,同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广川,红星宣纸集团董事长胡文军;出席本次开幕式的艺术家、理论家、艺术爱好者还有(排名不分先后):方骏、盖茂森、李国栋、吴一娜、乔宜男、陈风新、蔡敏、王平、张楠、李军、陈鹏 、顾平、尚可、郭子良、董雷、黄智程、李静、袁思陶、崔见、李啸、赵治平、王法、方向军、石迎晓、高德星、祁恩进、王野翔、叶烂、张建华、安玉民、古强、刘毅、刘红沛、赵震、佘玉奇、高建胜、包信源、吕少卿、张玉春、张正民、于友善、孔六庆、束新水、华拓、崔勇、巫卫东、朱尽晖、吴昊、周士纲、洪谷子、潘高鹏、黄名芊、陈培光、何鸣、黄廷海、孙元亮、王国斌等;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界、文化界等社会各界的嘉宾,江苏省画院、美协、中国画学会的艺术家。开幕式后举行的研讨会,与会专家就杨晓阳的艺术思想、艺术创作等展开研讨,研讨会由马鸿增、任道斌主持。展览将持续至5月21日。
责任编辑:王洁 |